[学术工作坊]“《四书章句集注》会读”第七期

发布时间:2021-11-18

 1117日,人文学院学术工作坊《四书章句集注》会读系列活动第期于田家炳楼517会议室如期举行。本次读书会由人文学院邓少平博士领读,人文学院鹿苗苗副教授主持,薛学财、何斯琴、李良、杨亿力、李群喜、黄小菊老师及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子参与讨论,邓晓华莅临现场。

 本次读书会主要从疏解的角度析读《论语·颜渊必也使无讼乎章。首先,邓少平老师就本章进行逐句讲解。他用生动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了本章的历史背景,并引用多家注释对“无讼”等重点词语进行梳理、阐释。邓少平老师指出,孔子认为之所以有诉讼案件发生,主要原因在于民风未有归于淳厚,而民风未归于淳厚,又因教化未大行于世。在孔子看来,明察善断固然必要,但通过教化减少诉讼才是社会和谐有序的最重要途径随后,邓少平老师强调在对《论语》的学习研究中,会发现很多谜团和难以解释的矛盾,当对这些问题和矛盾进行剖析时,更多的应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并不是急于运用

 在最后的讨论环节,师生畅所欲言。老师们从不同的层次解答了同学们对“无讼”的理想状态的疑惑。围绕法制与道德等角度,老师发表了各自对“无讼”的理解并对社会治理等方面的问题提出各自的意见。其中,薛学财老师本章与上一章的关联性问题中有所延伸,认为上下两章存在联系,但又有所区别,不可归为一谈,认为“无讼”即为没有争议。另外,邓晓华院长以“法”在古代与现代的区别、推演发表了看法,并如何处理知识技能在社会治理方面的运用提供了新思路。

 本次读书会在场师生收获颇多同学们不仅深化了对《论语·颜渊必也使无讼乎典型思想和主张的也从老师们的读书过程中获得一定的启示,对营造学院良好学习风气具有重要意义。

(文/彭梦颖 图/王培琰

  

读书会现场:师生互动


读书会现场:观点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