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工作坊]“《四书章句集注》会读”第五期

发布时间:2020-11-02

11月18日下午,人文学院学术工作坊“《四书章句集注》会读”系列活动第五期于田家炳楼517会议室如期举行。本次读书会由人文学院杨亿力老师领读,薛学财老师主持,邓少平、何斯琴、鹿苗苗、李良、苏建新、赵雅丽等老师及人文学院数位学子参与本次读书会,校党委书记吴仁华教授、人文学院党委书记谢鸿飞莅临现场。
    此次读书会围绕《论语·泰伯》之“民可使由之”章进行疏解讨论。读书会伊始,领读人杨亿力老师依据参考文献对“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展开解读,以杨伯峻、程树德等多位学者的观点出发,从句读、语气、字意等方面对“民可使由之”进行解读,而“不可使知之”则主要针对“知”字进行重点分析。其中,他就“民”字与“由”字进行深究,说道:“其中的‘民’通‘冥’,指的是那些愚笨以及冥顽不灵的人,所以按照我的解读,是指不能让那些愚笨的人知道道理,因为他们的能力有限,无法达到相应的高度。”并对《尊德义》中将“由”作为“引导”的理解表示认同。同时他指出,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民可使由之”有不同解读,从梁启超先生引出古今中外学者的理解加以解释。随后,杨亿力老师从教化的角度并结合出土文献等对整句话进行梳理。他表示,封建统治者以教化手段使人变得“淳”,让人远离“势利”得品行。

最后,在场老师畅所欲言,从人类学、政治学、历史学等方面切入,带领在场各位同学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阐释“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内蕴。其中,邓少平老师从精英角度、薛学财老师从“如何对待特殊的反叛百姓”的假设角度引起更为深入的讨论。校党委书记吴仁华教授也参与到学术工作坊的讨论中,提出自己对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理解以及现实意义,并对人文学院学术工作坊活动表示充分支持与鼓励。他提到,对于人文学院的学术工作坊早有期待,认为此类学术沙龙是十分有借鉴意义的,值得在学校文科学院推广。

本次读书交流会不仅使同学们对“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文学内涵加以深化,同时也为营造“百家共鸣,百花齐放”的学术氛围做出良好的榜样,为今后以同学为主体开展的学术沙龙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文/向芃 图/肖佳柠)

校党委书记吴仁华教授讲话

杨亿力老师领读

薛学财老师分享观点

学术工作坊现场